小學國際班:放飛希望、放飛夢想
來源:小學部 作者:韋媚 發布日期:2014-10-11 瀏覽次數:5322
“哇,飛起來了!”“當心,慢慢放手。”“太棒了!”……
金秋十月,晚風拂面。世外的大操場上,夜晚的寧靜被國際班的老師和孩子們打破。人群中不時出現一點光亮,緊接著爆發出陣陣喝彩聲。原來,是國際班的同學們進行放飛孔明燈活動。學校第十五屆秋季運動會即將拉開帷幕了,為了祝愿運動會順利召開,國際班的老師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了這次“放飛希望,放飛夢想”的實踐活動。
孔明燈源于傣族新年節期間群眾要放的一種飛燈。飛燈一般能在空中飄浮五、六個小時,高達一千米以上,遠至一百公里以上,直到布團燃盡,才慢慢墜落地面。相傳三國時代,諸葛亮遠征云南時,曾為當地傣族百姓做過許多有益的事情。后來,諸葛亮班師回蜀,傣族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將他當年作為聯絡信號的燈取名為“孔明燈”,懸掛于屋檐下。隨后,又改進放大,成了可供放飛的“孔明燈”。以此表達對諸葛亮的感謝與思念,也象征傣家人對光明和吉祥的追求。
“我希望運動會上拿第一!”“我希望以后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我和同學都快高長大!”……伴隨著放飛起的燈火,同學們紛紛向著天空許上愿望。相信這種古典而浪漫的方式,也可以傳遞出青春的律動和個性,盡情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哇,飛起來了!”“當心,慢慢放手。”“太棒了!”……
金秋十月,晚風拂面。世外的大操場上,夜晚的寧靜被國際班的老師和孩子們打破。人群中不時出現一點光亮,緊接著爆發出陣陣喝彩聲。原來,是國際班的同學們進行放飛孔明燈活動。學校第十五屆秋季運動會即將拉開帷幕了,為了祝愿運動會順利召開,國際班的老師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了這次“放飛希望,放飛夢想”的實踐活動。
孔明燈源于傣族新年節期間群眾要放的一種飛燈。飛燈一般能在空中飄浮五、六個小時,高達一千米以上,遠至一百公里以上,直到布團燃盡,才慢慢墜落地面。相傳三國時代,諸葛亮遠征云南時,曾為當地傣族百姓做過許多有益的事情。后來,諸葛亮班師回蜀,傣族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將他當年作為聯絡信號的燈取名為“孔明燈”,懸掛于屋檐下。隨后,又改進放大,成了可供放飛的“孔明燈”。以此表達對諸葛亮的感謝與思念,也象征傣家人對光明和吉祥的追求。
“我希望運動會上拿第一!”“我希望以后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我和同學都快高長大!”……伴隨著放飛起的燈火,同學們紛紛向著天空許上愿望。相信這種古典而浪漫的方式,也可以傳遞出青春的律動和個性,盡情放飛孩子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