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修學游記特別報道
來源:高中部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14-04-29 瀏覽次數:5890
修學游記(一)
4月24日至26日,我校高中部高一高二年級開展了為期三天的修學游活動。本次活動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本著“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的宗旨,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要求每位參加的學生,仔細記錄,認真感悟。旅行結束后,將舉行“修學游攝影作品大賽”及“修學游記大賽”,使每位參與的學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4月24日早上5點50, 世外校門口人聲鼎沸,數輛大巴車停靠在圍墻兩側,高一高二的師生們將從這里出發開始為期三天的山東曲阜修學游活動。
6點整,我們按計劃準時出發。九輛五十多座的大巴車“一字”展開,蔚為壯觀,各輛車按照編號有序駛出。十多分鐘后大巴車開上了高速公路。車窗外陽光明媚,天公作美,結束了持續一周的陰雨天氣。而車廂內同學們的心情也格外愉快,大家有說有笑,對三天的旅行充滿期待。來自合肥銀通國際旅行社的一些年輕的導游給同學們介紹起這幾天的旅行注意事項。同學們都認真聆聽,記在心上。經過六個小時的跋涉,大巴車到達山東省棗莊市,大家在導游的帶領下享用了當地的美食。下午一點我們一起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是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風景如畫的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1938年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共殲滅日軍一萬多人,使國內抗日士氣得到極大振奮。
在這里我們首先參觀了展覽館,共有三個展室,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臺兒莊大戰時中日雙方資料、文物千余件。接著我們參觀了全景畫館,這是我國唯一一家以抗戰為題材的大型全景畫館,包括繪畫、地面塑型、燈光、音響和解說五個部分,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融為一體,生動地再現了中國軍隊在臺兒莊以陣地戰迎擊日軍,浴血奮戰,直到取得勝利的歷史過程。畫面首尾相連成全周形,巨幅畫面與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機結合,配有特殊的燈光、立體音響,戰斗氣息極為濃烈,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最后我們一起去了影視館,觀看了當年外國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記錄片和參戰將士訪談錄及《血戰臺兒莊》影片,使我們的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教育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以及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參觀完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我們又驅車前往臺兒莊古城。那里,燦爛的運河文化熠熠生輝,槳聲燈影,舟楫搖曳。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緩緩流淌,歲月悠悠,隨波蕩漾。臺兒莊古城是一座運河名城,形成于漢朝,發展于元代,繁盛于明清。流連于古街水巷纖夫的號子、酒家的叫賣、船上的歌聲交織在耳際,飄渺回轉,那聲音好像從遠古傳來,帶著光陰的印記。我們仿佛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平和、澄澈。
晚上6點,我們入住酒店,結束了第一天的旅行。
修學游記(二)
4月25日是我們修學游的第二天。按照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是游玩享譽全世界的旅游景點被合稱為“三孔”的孔廟、孔府、孔林。“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廟,宅邸和墓地,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的龐大建筑群。
早上8點我們從棗莊市出發前往曲阜,中午11點到達曲阜,在吃過午飯后,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孔廟。在走過一段郁郁蔥蔥的小徑之后,我們到了“萬仞宮墻”下。來到這里讓人頓時心生無限的虔敬之情,久久仰望那青石結構宏偉氣派的大門,清乾隆皇帝親筆手書“萬仞宮墻”四個紅色大字,嵌在大門正上方,散發著濃厚的儒家氣息。孔廟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72賢人的地方,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金聲玉振坊為孔廟第一道門坊。“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此處以“金聲、玉振”來表示奏樂的全過程,比喻孔子的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過了欞星門,我們便來到了孔廟的十三碑亭。歷代帝王,官員,士人的碑碣石刻大多集中于此。只可惜大多數石碑攔腰斷裂又被粘上,這是文革時打倒孔夫子的杰作。
出得碑林,便是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之所,夫子教人不誨也。杏壇之后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最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大成殿的外部造型,很像故宮的太和殿。最特別的地方,是支撐大殿的28根立柱,全部是石刻龍柱,栩栩如生,氣勢磅礴。據說這些龍柱已經達到了皇家規格,所以為了避諱,每當皇帝前來祭祀,這些柱子都要用紅綢子蒙上。殿內供奉著孔子像,上有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乾隆御筆“斯文在茲”。
出了大成殿,再經過寢殿、詩禮堂,我們便來到了孔廟最后一個景點——魯壁。據說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的后人孔鮒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書籍藏于孔子故宅墻壁內,使得孔子之道能夠保存下來。后人為了紀念孔鮒藏書的功績,在此仿制了一堵紅墻。魯壁前,是孔廟的井,井外的護欄用石頭雕成。導游說用手去拍打那石欄,能發出金屬敲擊的聲音,來往游人都童心大發。
出了孔廟的大門就是孔府。主要是孔子的后代居住工作的地方。孔子的后代被封為衍圣公,大堂是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案件等辦公的地方。簡稱衙宅合一,也是孔府的特色。大堂通道兩旁置有兩個紅漆長凳,別看不起眼,也有學問,人們叫它“閣老凳”,是當年嚴嵩曾經坐過的冷板凳。想不到嚴嵩這個大奸臣居然跟孔圣人也是親家,想來也好笑。再往前走,便是內宅門。內宅是孔府女眷所住的地方,宅門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這也是一種上古的神獸,傳說它生性貪婪,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已全是寶物,但它并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所融化。把”貪”畫在這里,衍圣公可謂用心良苦。
導游還為我們講了許多內宅的故事。原以為孔府的擺設應是古香古色,沒想到竟看到沙發、地毯等這些西洋貨。據說是77代孫孔德成與孫琪芳結婚時,蔣介石送的結婚禮物。現在孔德成在臺灣,據說孔家第80代孫已經出生,取名孔佑仁。孔家真是香火繁盛、后繼有人。內宅的后面是孔府的后花園,占地240畝,看起來可以跟北京的御花園相媲美。花園內假山、怪石,花草樹木一應俱全。其中最稀奇的要數“五柏抱槐”了,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真是少見。還有一株大的何首烏,據說能夠使人返老還童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最后,我們步行十幾分鐘去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凡是孔家后人,除了外嫁的姑娘以及身體有殘疾的人,都有資格在這里安葬。今時今日,孔家的香火繁盛,這一風俗也仍然在延續,林內的墳墓也有增無減。入門檢票后,便是長達1000米的孔林神道,蒼檜翠柏,郁郁蔥蔥。據說兩邊蒼柏的數目也是有講究的。神道右側有73棵樹,象征孔子活了73歲,左側則是72棵樹,代表孔子教出了72賢人。盡頭是“至圣林”牌坊,“圣”字沒有上邊的一橫,代表孔子思想至高無上。過了牌坊,再上洙水橋,便是通往祭祀孔子的殿堂的甬道,兩旁豎有四對巨型石雕,分別是華表、文豹、角端和翁仲。文豹和角端都是神圣而祥瑞的上古神獸。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八國之事。最靠近殿堂的石雕是翁仲。翁仲原是威震邊塞的秦代驍將,后來民間將其作為門神,翁仲的石像是一文一武左右相對。
大殿往右一拐,便是子貢植楷處。原樹早已枯死,留下只有殘枝。再往前走,便是孔子及其兒、孫三代的墓地。孔子的墓在最里邊,東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南為其孫“沂國述圣公”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是有講究的,稱為“攜子抱孫”,以示人衍興旺。孔子墓碑上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歷代帝王,到了這里都要三跪九叩,以示對先師的崇敬。
在三孔中游覽,感覺好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長廊。這里的每處牌匾、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欣賞的歷史。其實不論承認與否,孔夫子的思想幾千年來都在影響著中國人。我們去祭孔也罷,旅游也好,都是對自己思想的一個認識。 這趟回來后細細回味,肯定受益匪淺。
&n
修學游記(一)
4月24日至26日,我校高中部高一高二年級開展了為期三天的修學游活動。本次活動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本著“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的宗旨,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期間要求每位參加的學生,仔細記錄,認真感悟。旅行結束后,將舉行“修學游攝影作品大賽”及“修學游記大賽”,使每位參與的學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4月24日早上5點50, 世外校門口人聲鼎沸,數輛大巴車停靠在圍墻兩側,高一高二的師生們將從這里出發開始為期三天的山東曲阜修學游活動。
6點整,我們按計劃準時出發。九輛五十多座的大巴車“一字”展開,蔚為壯觀,各輛車按照編號有序駛出。十多分鐘后大巴車開上了高速公路。車窗外陽光明媚,天公作美,結束了持續一周的陰雨天氣。而車廂內同學們的心情也格外愉快,大家有說有笑,對三天的旅行充滿期待。來自合肥銀通國際旅行社的一些年輕的導游給同學們介紹起這幾天的旅行注意事項。同學們都認真聆聽,記在心上。經過六個小時的跋涉,大巴車到達山東省棗莊市,大家在導游的帶領下享用了當地的美食。下午一點我們一起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是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風景如畫的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1938年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共殲滅日軍一萬多人,使國內抗日士氣得到極大振奮。
在這里我們首先參觀了展覽館,共有三個展室,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臺兒莊大戰時中日雙方資料、文物千余件。接著我們參觀了全景畫館,這是我國唯一一家以抗戰為題材的大型全景畫館,包括繪畫、地面塑型、燈光、音響和解說五個部分,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融為一體,生動地再現了中國軍隊在臺兒莊以陣地戰迎擊日軍,浴血奮戰,直到取得勝利的歷史過程。畫面首尾相連成全周形,巨幅畫面與逼真的地面塑型有機結合,配有特殊的燈光、立體音響,戰斗氣息極為濃烈,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最后我們一起去了影視館,觀看了當年外國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記錄片和參戰將士訪談錄及《血戰臺兒莊》影片,使我們的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教育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以及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參觀完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我們又驅車前往臺兒莊古城。那里,燦爛的運河文化熠熠生輝,槳聲燈影,舟楫搖曳。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緩緩流淌,歲月悠悠,隨波蕩漾。臺兒莊古城是一座運河名城,形成于漢朝,發展于元代,繁盛于明清。流連于古街水巷纖夫的號子、酒家的叫賣、船上的歌聲交織在耳際,飄渺回轉,那聲音好像從遠古傳來,帶著光陰的印記。我們仿佛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平和、澄澈。
晚上6點,我們入住酒店,結束了第一天的旅行。
修學游記(二)
4月25日是我們修學游的第二天。按照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是游玩享譽全世界的旅游景點被合稱為“三孔”的孔廟、孔府、孔林。“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廟,宅邸和墓地,總占地面積約3500余畝,擁有近千間建筑的龐大建筑群。
早上8點我們從棗莊市出發前往曲阜,中午11點到達曲阜,在吃過午飯后,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孔廟。在走過一段郁郁蔥蔥的小徑之后,我們到了“萬仞宮墻”下。來到這里讓人頓時心生無限的虔敬之情,久久仰望那青石結構宏偉氣派的大門,清乾隆皇帝親筆手書“萬仞宮墻”四個紅色大字,嵌在大門正上方,散發著濃厚的儒家氣息。孔廟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72賢人的地方,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金聲玉振坊為孔廟第一道門坊。“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此處以“金聲、玉振”來表示奏樂的全過程,比喻孔子的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過了欞星門,我們便來到了孔廟的十三碑亭。歷代帝王,官員,士人的碑碣石刻大多集中于此。只可惜大多數石碑攔腰斷裂又被粘上,這是文革時打倒孔夫子的杰作。
出得碑林,便是杏壇。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之所,夫子教人不誨也。杏壇之后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最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大成殿的外部造型,很像故宮的太和殿。最特別的地方,是支撐大殿的28根立柱,全部是石刻龍柱,栩栩如生,氣勢磅礴。據說這些龍柱已經達到了皇家規格,所以為了避諱,每當皇帝前來祭祀,這些柱子都要用紅綢子蒙上。殿內供奉著孔子像,上有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乾隆御筆“斯文在茲”。
出了大成殿,再經過寢殿、詩禮堂,我們便來到了孔廟最后一個景點——魯壁。據說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的后人孔鮒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書籍藏于孔子故宅墻壁內,使得孔子之道能夠保存下來。后人為了紀念孔鮒藏書的功績,在此仿制了一堵紅墻。魯壁前,是孔廟的井,井外的護欄用石頭雕成。導游說用手去拍打那石欄,能發出金屬敲擊的聲音,來往游人都童心大發。
出了孔廟的大門就是孔府。主要是孔子的后代居住工作的地方。孔子的后代被封為衍圣公,大堂是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案件等辦公的地方。簡稱衙宅合一,也是孔府的特色。大堂通道兩旁置有兩個紅漆長凳,別看不起眼,也有學問,人們叫它“閣老凳”,是當年嚴嵩曾經坐過的冷板凳。想不到嚴嵩這個大奸臣居然跟孔圣人也是親家,想來也好笑。再往前走,便是內宅門。內宅是孔府女眷所住的地方,宅門內壁上面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這也是一種上古的神獸,傳說它生性貪婪,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它的腳下和周圍已全是寶物,但它并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所融化。把”貪”畫在這里,衍圣公可謂用心良苦。
導游還為我們講了許多內宅的故事。原以為孔府的擺設應是古香古色,沒想到竟看到沙發、地毯等這些西洋貨。據說是77代孫孔德成與孫琪芳結婚時,蔣介石送的結婚禮物。現在孔德成在臺灣,據說孔家第80代孫已經出生,取名孔佑仁。孔家真是香火繁盛、后繼有人。內宅的后面是孔府的后花園,占地240畝,看起來可以跟北京的御花園相媲美。花園內假山、怪石,花草樹木一應俱全。其中最稀奇的要數“五柏抱槐”了,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真是少見。還有一株大的何首烏,據說能夠使人返老還童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最后,我們步行十幾分鐘去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凡是孔家后人,除了外嫁的姑娘以及身體有殘疾的人,都有資格在這里安葬。今時今日,孔家的香火繁盛,這一風俗也仍然在延續,林內的墳墓也有增無減。入門檢票后,便是長達1000米的孔林神道,蒼檜翠柏,郁郁蔥蔥。據說兩邊蒼柏的數目也是有講究的。神道右側有73棵樹,象征孔子活了73歲,左側則是72棵樹,代表孔子教出了72賢人。盡頭是“至圣林”牌坊,“圣”字沒有上邊的一橫,代表孔子思想至高無上。過了牌坊,再上洙水橋,便是通往祭祀孔子的殿堂的甬道,兩旁豎有四對巨型石雕,分別是華表、文豹、角端和翁仲。文豹和角端都是神圣而祥瑞的上古神獸。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八國之事。最靠近殿堂的石雕是翁仲。翁仲原是威震邊塞的秦代驍將,后來民間將其作為門神,翁仲的石像是一文一武左右相對。
大殿往右一拐,便是子貢植楷處。原樹早已枯死,留下只有殘枝。再往前走,便是孔子及其兒、孫三代的墓地。孔子的墓在最里邊,東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南為其孫“沂國述圣公”孔伋墓。這種墓葬布局是有講究的,稱為“攜子抱孫”,以示人衍興旺。孔子墓碑上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歷代帝王,到了這里都要三跪九叩,以示對先師的崇敬。
在三孔中游覽,感覺好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長廊。這里的每處牌匾、每一個地方都有值得欣賞的歷史。其實不論承認與否,孔夫子的思想幾千年來都在影響著中國人。我們去祭孔也罷,旅游也好,都是對自己思想的一個認識。 這趟回來后細細回味,肯定受益匪淺。
&n
- 上一篇:高二(3)班主持本學期第七次升旗儀式
- 下一篇:高中部開展骨干教師公開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