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故事二:農家子弟多奇志 迎得花開分外香
來源:高中部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15-06-25 瀏覽次數:4893
——記合肥世外高中部理科班陶明明同學高考取得佳績
陶明明是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高三(1)班的一名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不負眾望考出了591分的好成績,超出一本線達36分。喜訊傳來,世外的老師同學們都禁不住大聲夸贊“明明,好樣的!”。
有出息的寒門學子
陶明明同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老家在長豐下塘農村,父母都是勤勞而樸實的農民,常年在田間地頭從事著艱苦而繁重的耕種勞作。沒有城里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呵護,沒有一件城里孩子隨處可見的名牌衣服或新款手機,三年里他默默行走在人群中,在班級里他顯得格外低調。但是,作為農民的孩子,農民身上淳樸、堅韌、吃苦耐勞、謙虛誠懇的精神品質潛移默化地在陶明明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三年里,當晨曦的第一縷微光悄然升起,教室門還沒開,他已經默默在走廊上開始了晨讀。當辦公室里學生嘰嘰喳喳問題目的聲音漸漸散去,他依然和老師“不依不饒”,非得把問題探究到底。當大考結束,大家總能發現陶明明的名次又提高了。三年轉瞬即逝,但三年里在世外的朝夕間,留下的都是他腳踏實地默默奮斗的痕跡。
一方沃土養一方人
說到陶明明,剛入世外高一時,中考考了641分,在高手眾多的重點班里,成績并不出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擔任班主任的楊曉東老師和其他任課教師很快就發現了陶明明身上的優點,大家都說這個孩子其實是棵好苗子,首先學習態度端正,肯吃苦,有上進心,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強。其次,腦子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潛質很好但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于是,在眾多老師的精心栽培下,在接下來的三年里,這個孩子在世外的大家庭里不斷發育成長,在廣闊的平臺上,走過了三年量的積累和最終質的蛻變。
應該說世外在教學管理上“嚴”字當頭,嚴格規范作息時間,嚴格管理學習生活,嚴格操作考核考試。陶明明也說剛開始還真不適應這樣的生活,但后來才體會到嚴師出高徒,嚴校出成績。擔任他英語教學的莫道余老師可謂當仁不讓的嚴師,這讓小小年紀的陶明明吃盡苦頭。不會背誦的單詞和課文無論如何也逃不出莫老師的掌心,再晚他都會“陰魂不散”地把你揪出來直到背完為止。而擔任數學科目的吳主任,大家都戲稱他為甲亢老師,上課嗓門極高,聲調抑揚頓挫,潛移默化中逐漸滲透各個知識點。陶明明說吳主任的課讓你徹底打消了打瞌睡的念頭因為壓根睡不著。雖然管得嚴,但每個老師生動高效的課堂,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細致入微的關懷,還是讓陶明明很快融進了這個大家庭,感受到世外這方沃土的溫暖和力量。每一堂課,沒一次考試,每一張試卷,都傾注著世外老師們的汗水,這汗水終于沒有白流,終于等到了花開的日子。
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學生代表,陶明明在發言中深情地說到“母校,無論我走到哪里,是成功還是默默無聞,無論是十年還是二十年,我都永遠記你在心底,永遠愛你,因為是你讓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個有用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改寫自己的人生,雖然我是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但我并不自卑,因為是你讓我懂得,人的價值在于奮斗,我永遠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自豪!”
陶明明
——記合肥世外高中部理科班陶明明同學高考取得佳績
陶明明是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高三(1)班的一名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不負眾望考出了591分的好成績,超出一本線達36分。喜訊傳來,世外的老師同學們都禁不住大聲夸贊“明明,好樣的!”。
有出息的寒門學子
陶明明同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老家在長豐下塘農村,父母都是勤勞而樸實的農民,常年在田間地頭從事著艱苦而繁重的耕種勞作。沒有城里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呵護,沒有一件城里孩子隨處可見的名牌衣服或新款手機,三年里他默默行走在人群中,在班級里他顯得格外低調。但是,作為農民的孩子,農民身上淳樸、堅韌、吃苦耐勞、謙虛誠懇的精神品質潛移默化地在陶明明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三年里,當晨曦的第一縷微光悄然升起,教室門還沒開,他已經默默在走廊上開始了晨讀。當辦公室里學生嘰嘰喳喳問題目的聲音漸漸散去,他依然和老師“不依不饒”,非得把問題探究到底。當大考結束,大家總能發現陶明明的名次又提高了。三年轉瞬即逝,但三年里在世外的朝夕間,留下的都是他腳踏實地默默奮斗的痕跡。
一方沃土養一方人
說到陶明明,剛入世外高一時,中考考了641分,在高手眾多的重點班里,成績并不出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擔任班主任的楊曉東老師和其他任課教師很快就發現了陶明明身上的優點,大家都說這個孩子其實是棵好苗子,首先學習態度端正,肯吃苦,有上進心,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強。其次,腦子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潛質很好但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于是,在眾多老師的精心栽培下,在接下來的三年里,這個孩子在世外的大家庭里不斷發育成長,在廣闊的平臺上,走過了三年量的積累和最終質的蛻變。
應該說世外在教學管理上“嚴”字當頭,嚴格規范作息時間,嚴格管理學習生活,嚴格操作考核考試。陶明明也說剛開始還真不適應這樣的生活,但后來才體會到嚴師出高徒,嚴校出成績。擔任他英語教學的莫道余老師可謂當仁不讓的嚴師,這讓小小年紀的陶明明吃盡苦頭。不會背誦的單詞和課文無論如何也逃不出莫老師的掌心,再晚他都會“陰魂不散”地把你揪出來直到背完為止。而擔任數學科目的吳主任,大家都戲稱他為甲亢老師,上課嗓門極高,聲調抑揚頓挫,潛移默化中逐漸滲透各個知識點。陶明明說吳主任的課讓你徹底打消了打瞌睡的念頭因為壓根睡不著。雖然管得嚴,但每個老師生動高效的課堂,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細致入微的關懷,還是讓陶明明很快融進了這個大家庭,感受到世外這方沃土的溫暖和力量。每一堂課,沒一次考試,每一張試卷,都傾注著世外老師們的汗水,這汗水終于沒有白流,終于等到了花開的日子。
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學生代表,陶明明在發言中深情地說到“母校,無論我走到哪里,是成功還是默默無聞,無論是十年還是二十年,我都永遠記你在心底,永遠愛你,因為是你讓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個有用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改寫自己的人生,雖然我是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但我并不自卑,因為是你讓我懂得,人的價值在于奮斗,我永遠為自己是農民的兒子而自豪!”
陶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