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學游系列報道三
來源:高中部 作者:小雨親 發布日期:2015-07-15 瀏覽次數:4629
平山湖大峽谷游記
2015年7月10日,我們開啟了為期六天的“夢回敦煌”之旅,今天是第一站——平山湖大峽谷。一大早吃完飯,我們就行車前往,大家都好激動,因為導游說了,這是侏羅紀三代的地質結構再現,是集自然風光、探險尋幽、地質科考、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復合型景區,被專家和游客認為“比肩張家界”“媲美科羅拉多大峽谷”。
驅車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目的地,一下車就看見門前醒目的名字“平山湖大峽谷”。導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徒步觀賞,大概行程兩個半小時,比較辛苦,要堅持到底。本來大家都不以為然,當真正徒步才發現確實很艱難。一路上確實陡峭的山梯,或上或下,蜿蜒盤旋,整整兩個半小時就是這么徒步過來的。中間確實很耗體力,但驚人的是我們世外的孩子們沒有一個半途而廢的,都堅強的走了下來。這就是世外給予我們的精神,她激勵著我們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雖然辛苦,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看見了在其他地方絕對看不見的風景。在這里,我們觀賞了九龍匯海,一線天,金蟾問天等造型各異,氣勢恢宏的壯美景觀。一塊塊鮮紅,一團團黝黑,一片片鐵灰,一方方深褐色的色彩,使峽谷成為一塊巨大的五彩斑斕的調色板,美不勝收。孩子們邊走,邊拍照,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盡收相機,個個都和大自然親密擁抱,留下一張張美照。
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魂的山水畫卷。這么美,這么壯觀,我們怎舍得離開,怎舍得忘記。最后,依依不舍的揮別,經此一行,我相信身體雖累但孩子們的意志力會更加堅強。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游記
2015年7月11日,我們一行人奔赴酒泉參觀衛星發射中心。這是一個全球三大載人衛星基地之一,承載著沉甸甸的中國太空夢的發射基地。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相對于大自然的風光,孩子們似乎對此更感興趣,是啊,誰讓我們小時候都有一個科學家的夢呢。
從嘉峪關出發,我們一路顛簸,整個車程近4個小時,一路上所有的景觀幾乎一成不變的荒涼,一望無際的沙漠,零星的沙漠植被,幾乎可以被忽略。導游給我們介紹說它位于荒無人煙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距離最近的酒泉市直線超過兩百公里。學生們都急切的問導游,為什么建在這么偏僻的地方,運送物資多麻煩啊!導游告訴大家,當時把基地建立在酒泉,一是因為地勢開闊,完全滿足待發段和上升段航天員救生要求;二是發射場地處沙漠隔壁,航區200公里基本為無人區,600公里以內沒有人口密集的城鎮和重要的交通干線,安全性好。總之滿足一切發射條件。聽完后,我們的心都很沉重,想著航天員們終年在那樣的地方生活工作是多么的枯燥,多么的艱苦。然而當我們真正到達后發現,他們的一切比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沒有任豐富的物質生活,更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只有看不見盡頭的沙漠,簡陋的住房和高聳入云的發射塔……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參觀過程,我們參觀了“東風場史展覽館”,展覽館掛滿了歷次發射衛星的圖片,中間還放著縮小版的火箭模型,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去小心翼翼地觸碰,眼神里充滿著好奇。接著,我們參觀了“問天閣”,親身感受宇航員們進艙前的各種環境,看著圖片,坐著他們曾經做過的椅子,仿佛自己此時此刻也肩負著祖國賦予的重任。最后我們參觀了發射場,講解員給我們介紹了歷次發射衛星的發射臺,以及飛船從開始出來到發射臺下僅僅一千多米的路程要耗時兩個多小時,這過程中航天工作者們要不斷的測量各種數據,做到一絲不茍,分秒不差。不禁感嘆,他們是多么的偉大。
今天的觀賞,帶給孩子們的絕對是震撼,同時也給他們傳遞一個訊息,現如今祖國之所以強大,我們的生活之所以如此幸福,那都是一批批像航天工作者一樣的前輩們用自己的奮斗,辛勞換來的,實屬不易,應當倍加珍惜。結束后,我們又踏上長達四小時的征程,路的兩邊還是無盡的荒漠,今昔一別,把所有的祝福留在戈壁沙灘,愿我們的所有為航天事業作出奉獻的工作者在為祖國保駕護航的時候,更能護好自己的身體,愿他們一身平安健康。
平山湖大峽谷游記
2015年7月10日,我們開啟了為期六天的“夢回敦煌”之旅,今天是第一站——平山湖大峽谷。一大早吃完飯,我們就行車前往,大家都好激動,因為導游說了,這是侏羅紀三代的地質結構再現,是集自然風光、探險尋幽、地質科考、民族風情于一體的復合型景區,被專家和游客認為“比肩張家界”“媲美科羅拉多大峽谷”。
驅車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目的地,一下車就看見門前醒目的名字“平山湖大峽谷”。導游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徒步觀賞,大概行程兩個半小時,比較辛苦,要堅持到底。本來大家都不以為然,當真正徒步才發現確實很艱難。一路上確實陡峭的山梯,或上或下,蜿蜒盤旋,整整兩個半小時就是這么徒步過來的。中間確實很耗體力,但驚人的是我們世外的孩子們沒有一個半途而廢的,都堅強的走了下來。這就是世外給予我們的精神,她激勵著我們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雖然辛苦,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看見了在其他地方絕對看不見的風景。在這里,我們觀賞了九龍匯海,一線天,金蟾問天等造型各異,氣勢恢宏的壯美景觀。一塊塊鮮紅,一團團黝黑,一片片鐵灰,一方方深褐色的色彩,使峽谷成為一塊巨大的五彩斑斕的調色板,美不勝收。孩子們邊走,邊拍照,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盡收相機,個個都和大自然親密擁抱,留下一張張美照。
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魂的山水畫卷。這么美,這么壯觀,我們怎舍得離開,怎舍得忘記。最后,依依不舍的揮別,經此一行,我相信身體雖累但孩子們的意志力會更加堅強。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游記
2015年7月11日,我們一行人奔赴酒泉參觀衛星發射中心。這是一個全球三大載人衛星基地之一,承載著沉甸甸的中國太空夢的發射基地。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相對于大自然的風光,孩子們似乎對此更感興趣,是啊,誰讓我們小時候都有一個科學家的夢呢。
從嘉峪關出發,我們一路顛簸,整個車程近4個小時,一路上所有的景觀幾乎一成不變的荒涼,一望無際的沙漠,零星的沙漠植被,幾乎可以被忽略。導游給我們介紹說它位于荒無人煙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距離最近的酒泉市直線超過兩百公里。學生們都急切的問導游,為什么建在這么偏僻的地方,運送物資多麻煩啊!導游告訴大家,當時把基地建立在酒泉,一是因為地勢開闊,完全滿足待發段和上升段航天員救生要求;二是發射場地處沙漠隔壁,航區200公里基本為無人區,600公里以內沒有人口密集的城鎮和重要的交通干線,安全性好。總之滿足一切發射條件。聽完后,我們的心都很沉重,想著航天員們終年在那樣的地方生活工作是多么的枯燥,多么的艱苦。然而當我們真正到達后發現,他們的一切比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沒有任豐富的物質生活,更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只有看不見盡頭的沙漠,簡陋的住房和高聳入云的發射塔……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參觀過程,我們參觀了“東風場史展覽館”,展覽館掛滿了歷次發射衛星的圖片,中間還放著縮小版的火箭模型,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去小心翼翼地觸碰,眼神里充滿著好奇。接著,我們參觀了“問天閣”,親身感受宇航員們進艙前的各種環境,看著圖片,坐著他們曾經做過的椅子,仿佛自己此時此刻也肩負著祖國賦予的重任。最后我們參觀了發射場,講解員給我們介紹了歷次發射衛星的發射臺,以及飛船從開始出來到發射臺下僅僅一千多米的路程要耗時兩個多小時,這過程中航天工作者們要不斷的測量各種數據,做到一絲不茍,分秒不差。不禁感嘆,他們是多么的偉大。
今天的觀賞,帶給孩子們的絕對是震撼,同時也給他們傳遞一個訊息,現如今祖國之所以強大,我們的生活之所以如此幸福,那都是一批批像航天工作者一樣的前輩們用自己的奮斗,辛勞換來的,實屬不易,應當倍加珍惜。結束后,我們又踏上長達四小時的征程,路的兩邊還是無盡的荒漠,今昔一別,把所有的祝福留在戈壁沙灘,愿我們的所有為航天事業作出奉獻的工作者在為祖國保駕護航的時候,更能護好自己的身體,愿他們一身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