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升旗儀式——勤以治學 儉以修身
來源:高中部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15-12-23 瀏覽次數:4476
同學們的熱情,老師們的關懷,校領導的鼓舞,如同冬日的暖陽,灑滿世外,本次升旗儀式圓滿結束。
附:高一(3)班王雨晴同學國旗下的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3)班的王雨晴,很榮幸作為代表發言。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南陽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凍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著大手大腳的日子,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饅頭吃了兩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供放在堂前,但卻把“勤”字忘到了九霄云外。他疏于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但日子總過得緊巴巴的。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都早已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在腳下。 這時候,突然有張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挨餓受窮!”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是不能分家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吸取教訓以后,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故事講到這,相信同學們已經猜到,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就是“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可是社會的浪費現象已經觸目驚心,校園內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空曠的教室里還亮著燈;數臺電扇經常孤寂的旋轉;嶄新的課本文具隨意扔掉;水龍頭獨自流著傷心的淚;餐盤里剩有近半的飯菜……
可是同學們,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很美滿,很幸福,但如果忘記了勤儉節約,我們也會像剛才故事里的兄弟倆一樣受凍挨餓的。一代偉人毛主席一件睡衣竟穿了20年,先后打了73個補丁,是他沒錢買衣服嗎?不是的,是他心里裝著億萬人民。胡錦濤主席出訪美國,比爾蓋茨宴請的標準是四菜一湯,是他舍不得嗎?不是的,他當時可是世界首富啊,他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下水道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后,再從錢包里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他解釋道:“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來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同學們,當你坐在寬敞舒適的教室里學習時,你是否想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糊滿泥巴的雙手,綿長崎嶇的山路,一日只有兩餐,如此艱苦的環境也擋不住對知識的渴望!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人沒水喝,沒飯吃,沒電用!對他們來說這些資源是多么的寶貴啊!節約,這是來自生命的呼喚!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當我們做了一件節約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是做了一件好事。既然節約并不難,何樂而不為呢?學校致力于建設節約型校園,發出了節約的倡議,推出了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系列活動。通過每天走進餐廳的活動,我們感受頗深,也獲益匪淺。時代確實變了,但勤儉節約的習慣始終不會淘汰。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首先,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其次,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要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里、他人、學校的財物都要愛護。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水、電,注意隨手關燈、關水龍頭,愛護桌椅等。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讓節約成為我們的舉手之勞,讓厲行節約不再是一句空話,讓我們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謝謝大家!
邵忠德校長為上周獲得十佳班級學生頒獎
同學們的熱情,老師們的關懷,校領導的鼓舞,如同冬日的暖陽,灑滿世外,本次升旗儀式圓滿結束。
附:高一(3)班王雨晴同學國旗下的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3)班的王雨晴,很榮幸作為代表發言。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南陽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凍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字去做”。后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著大手大腳的日子,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饅頭吃了兩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后,也把“儉”字供放在堂前,但卻把“勤”字忘到了九霄云外。他疏于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但日子總過得緊巴巴的。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都早已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在腳下。 這時候,突然有張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挨餓受窮!”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是不能分家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吸取教訓以后,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兒女,身體力行,此后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故事講到這,相信同學們已經猜到,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就是“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可是社會的浪費現象已經觸目驚心,校園內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空曠的教室里還亮著燈;數臺電扇經常孤寂的旋轉;嶄新的課本文具隨意扔掉;水龍頭獨自流著傷心的淚;餐盤里剩有近半的飯菜……
可是同學們,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很美滿,很幸福,但如果忘記了勤儉節約,我們也會像剛才故事里的兄弟倆一樣受凍挨餓的。一代偉人毛主席一件睡衣竟穿了20年,先后打了73個補丁,是他沒錢買衣服嗎?不是的,是他心里裝著億萬人民。胡錦濤主席出訪美國,比爾蓋茨宴請的標準是四菜一湯,是他舍不得嗎?不是的,他當時可是世界首富啊,他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下水道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后,再從錢包里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劃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他解釋道:“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來消費。我覺得錢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同學們,當你坐在寬敞舒適的教室里學習時,你是否想到貧困山區孩子們糊滿泥巴的雙手,綿長崎嶇的山路,一日只有兩餐,如此艱苦的環境也擋不住對知識的渴望!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人沒水喝,沒飯吃,沒電用!對他們來說這些資源是多么的寶貴啊!節約,這是來自生命的呼喚!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當我們做了一件節約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是做了一件好事。既然節約并不難,何樂而不為呢?學校致力于建設節約型校園,發出了節約的倡議,推出了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系列活動。通過每天走進餐廳的活動,我們感受頗深,也獲益匪淺。時代確實變了,但勤儉節約的習慣始終不會淘汰。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首先,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其次,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第三要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里、他人、學校的財物都要愛護。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水、電,注意隨手關燈、關水龍頭,愛護桌椅等。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讓節約成為我們的舉手之勞,讓厲行節約不再是一句空話,讓我們牢記: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謝謝大家!
邵忠德校長為上周獲得十佳班級學生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