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 | 我們的語文作業——不抄不寫畫圖畫
來源: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 作者: 發布日期:2021-11-08 瀏覽次數:6417
“雙減”成為這學期高居教育榜首的熱詞。
表面上是在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實質上是在還原教育原本的模樣。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樣的呢?我校小學語文教研組劉培蕾老師認為,小學教育就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興趣、習慣和自信心,而不是“贏在起跑線上”。教育似農業,不能揠苗助長,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產品。
別出心裁、獨具匠心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雙減”之下,小學語文教研組也嘗試在作業設計上突破傳統,有趣+創意,“雙減”作業大變身。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世外小學部五年級“雙減”下的語文作業——不抄不寫畫圖畫。
畫圖畫已不算什么新鮮事,比起抄抄寫寫,沒有統一的答案,孩子們興趣更濃。
民間故事《牛郎織女》連環畫
課文檔案
教 材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單元主題第三單元 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作業設計如果給《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連環畫,你打算畫哪些內容,每幅畫配什么語言文字?
學生作業
操作作業—深化課文理解
課文檔案
教 材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單元主題第二單元 《冀中的地道戰》
課文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并對冀中的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為了建立語文課堂內外的緊密聯系,助推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最終落地。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圍繞教材開展了這樣的研究:
文中的地道紛繁復雜,五年級同學通過課堂研讀,課后自己動手畫地道圖的方式,詮釋了自己對文中各種地道名詞的解釋,用圖示的方式理解課文。作業設計都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的驚人奇跡,這些地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請你根據課堂所學以及課文描述,試著畫一畫地道。別忘記配上少量文字說明,讓你的地道圖更加清楚明了!學生作業
思維導圖看見語文思維
“雙減”下,小學語文教研組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同內容,在語言文字、閱讀、寫作等不同模塊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之運用到課堂知識講解、課堂小結和學生作業等各個環節。
課后,小學語文教研組劉培蕾老師布置了思維導圖的常規性作業,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
學生所繪思維導圖雖然稚嫩,但很用心。每一張圖都如這秋葉般絢爛、奪目,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假以時日,相信他們會更優秀。
通過一系列創意作業,把美術和語文融匯起來,從而激發和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既起到了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和理解,又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作業中有所選擇,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發掘學生潛能,促進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雙減”之下,小學語文教研組老師們積極通過研究教材文本、傾聽學生心聲,優化語文作業設計,力求讓作業更具有語文味、兒童味。
“雙減”成為這學期高居教育榜首的熱詞。
表面上是在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實質上是在還原教育原本的模樣。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樣的呢?我校小學語文教研組劉培蕾老師認為,小學教育就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興趣、習慣和自信心,而不是“贏在起跑線上”。教育似農業,不能揠苗助長,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產品。
別出心裁、獨具匠心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雙減”之下,小學語文教研組也嘗試在作業設計上突破傳統,有趣+創意,“雙減”作業大變身。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世外小學部五年級“雙減”下的語文作業——不抄不寫畫圖畫。
畫圖畫已不算什么新鮮事,比起抄抄寫寫,沒有統一的答案,孩子們興趣更濃。
民間故事《牛郎織女》連環畫
課文檔案
教 材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單元主題第三單元 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作業設計如果給《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連環畫,你打算畫哪些內容,每幅畫配什么語言文字?
學生作業
操作作業—深化課文理解
課文檔案
教 材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單元主題第二單元 《冀中的地道戰》
課文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并對冀中的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為了建立語文課堂內外的緊密聯系,助推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最終落地。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圍繞教材開展了這樣的研究:
文中的地道紛繁復雜,五年級同學通過課堂研讀,課后自己動手畫地道圖的方式,詮釋了自己對文中各種地道名詞的解釋,用圖示的方式理解課文。作業設計都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的驚人奇跡,這些地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請你根據課堂所學以及課文描述,試著畫一畫地道。別忘記配上少量文字說明,讓你的地道圖更加清楚明了!學生作業
思維導圖看見語文思維
“雙減”下,小學語文教研組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同內容,在語言文字、閱讀、寫作等不同模塊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之運用到課堂知識講解、課堂小結和學生作業等各個環節。
課后,小學語文教研組劉培蕾老師布置了思維導圖的常規性作業,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
學生所繪思維導圖雖然稚嫩,但很用心。每一張圖都如這秋葉般絢爛、奪目,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假以時日,相信他們會更優秀。
通過一系列創意作業,把美術和語文融匯起來,從而激發和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既起到了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和理解,又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作業中有所選擇,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發掘學生潛能,促進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雙減”之下,小學語文教研組老師們積極通過研究教材文本、傾聽學生心聲,優化語文作業設計,力求讓作業更具有語文味、兒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