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小池,自由的世界——小池里的生命教育
來源: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 作者:汪章帆 發布日期:2022-05-08 瀏覽次數:6474
幼兒的童年不僅需要老師的帶領與引導,更需要通過自我體驗來助力成長,故自然萬物都是幼兒積極思考和對生命探索的對象。
在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幼兒園的二樓轉角處,有一條魚孤單地在魚缸里游來游去,總會有“怎么只有一條魚呀?”“小魚吃什么呢?”“小魚好孤單呀!”這些孩子們的議論聲傳出。
針對孩子們自發衍生出的問題,老師們積極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怎么才能讓小魚不孤單?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紛紛獻計獻策。
中大班的幼兒與老師討論、認識不同種類的魚,了解魚的習性和喂食的規律,并給小魚布置創意小房子;小班的幼兒與老師一起認識魚缸中魚的品種,知道小魚通過腮呼吸,并積極收集魚食喂養小魚。
在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來區分魚的種類,了解魚的習性。最終,小朋友們從“自己有好朋友”的想法出發,萌生出“為小魚找朋友”的主意,大家一致倡議:將各個班級里自然角中孤單的小魚放生在幼兒園的小池中。
沒過多久,幼兒園的“一方小池”處傳來了一陣聲音:“老師,我的魚是紅色的。”“為什么小魚不動?”“噓……不要說話,小魚會害怕。”“小魚可以叫小小。”“耶!小魚有這么多好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了。”“小魚喜歡我給它帶來的食物。”由一尾魚而衍生的探究活動,在老師們的精心組織下順利完成。
圖文:汪章帆
初審:高潔
復審:周丹
終審:張年華
幼兒的童年不僅需要老師的帶領與引導,更需要通過自我體驗來助力成長,故自然萬物都是幼兒積極思考和對生命探索的對象。
在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幼兒園的二樓轉角處,有一條魚孤單地在魚缸里游來游去,總會有“怎么只有一條魚呀?”“小魚吃什么呢?”“小魚好孤單呀!”這些孩子們的議論聲傳出。
針對孩子們自發衍生出的問題,老師們積極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怎么才能讓小魚不孤單?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紛紛獻計獻策。
中大班的幼兒與老師討論、認識不同種類的魚,了解魚的習性和喂食的規律,并給小魚布置創意小房子;小班的幼兒與老師一起認識魚缸中魚的品種,知道小魚通過腮呼吸,并積極收集魚食喂養小魚。
在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來區分魚的種類,了解魚的習性。最終,小朋友們從“自己有好朋友”的想法出發,萌生出“為小魚找朋友”的主意,大家一致倡議:將各個班級里自然角中孤單的小魚放生在幼兒園的小池中。
沒過多久,幼兒園的“一方小池”處傳來了一陣聲音:“老師,我的魚是紅色的。”“為什么小魚不動?”“噓……不要說話,小魚會害怕。”“小魚可以叫小小。”“耶!小魚有這么多好朋友一起上幼兒園了。”“小魚喜歡我給它帶來的食物。”由一尾魚而衍生的探究活動,在老師們的精心組織下順利完成。
圖文:汪章帆
初審:高潔
復審:周丹
終審:張年華
- 上一篇:加強勞動教育 家校共育未來
- 下一篇:樹立現代交通意識 養成良好交通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