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樹下的幼兒園小朋友們
來源: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 作者:汪章帆 發布日期:2022-05-14 瀏覽次數:6300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長。
回歸自然的教育,
是培養自然人的起點。
因受疫情影響,孩子們無法走出幼兒園,走向更遠的大自然。這時,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幼兒園的老師們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們獲得更貼近自然與生活的體驗?
瞧!幼兒園北門入園處,路兩旁的種植區有許多枇杷樹,如今已碩果累累。伴隨著生命教育系列活動——《枇杷熟了》,相應的專題活動應運而生。
本次專題活動包括:家園共育——了解枇杷的功用;探究枇杷的結構;用繪畫、拓印等藝術形式展現枇杷等。在活動中,孩子們除了能學習知識、本領,還能一起去體驗采摘喲!
活動前期,孩子們進行了熱烈討論:如通過爬樹、使用桿子等方式采摘枇杷,準備筐和籃子等容器裝運枇杷。5月12日,一場“枇杷樹下的我們”系列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枇杷樹下,孩子們變成了一個個小問號:“老師,樹上那個綠色的也是枇杷嗎?”“老師,那個枇杷可以摘嗎?”“老師,這邊有黃色的?!薄袄蠋?,我可以帶回家跟媽媽分享嗎?”在采摘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摘枇杷活動結束后,中大班的孩子們與老師討論吃枇杷的方法、枇杷的功效。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拿起喜歡的畫筆,將自己眼中的枇杷描繪出來。
小班的寶貝們通過點數——數一數自己的枇杷個數、比一比誰的枇杷大、看一看枇杷的顏色、嘗一嘗枇杷等活動來加深對枇杷這種水果的認知。
快來看看孩子們的豐收成果吧!
自然環境與兒童的成長密不可分。幼兒園老師們合理利用學校環境并發揮應有的優勢,鼓勵幼兒親近自然,參與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活動。幼兒在大自然中盡情游戲,盡情探索,從中獲得真切的體驗。自然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能讓幼兒獲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身份認同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圖文:汪章帆
初審:高潔
復審:周丹
終審:張年華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長。
回歸自然的教育,
是培養自然人的起點。
因受疫情影響,孩子們無法走出幼兒園,走向更遠的大自然。這時,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幼兒園的老師們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們獲得更貼近自然與生活的體驗?
瞧!幼兒園北門入園處,路兩旁的種植區有許多枇杷樹,如今已碩果累累。伴隨著生命教育系列活動——《枇杷熟了》,相應的專題活動應運而生。
本次專題活動包括:家園共育——了解枇杷的功用;探究枇杷的結構;用繪畫、拓印等藝術形式展現枇杷等。在活動中,孩子們除了能學習知識、本領,還能一起去體驗采摘喲!
活動前期,孩子們進行了熱烈討論:如通過爬樹、使用桿子等方式采摘枇杷,準備筐和籃子等容器裝運枇杷。5月12日,一場“枇杷樹下的我們”系列活動正式開始了!
在枇杷樹下,孩子們變成了一個個小問號:“老師,樹上那個綠色的也是枇杷嗎?”“老師,那個枇杷可以摘嗎?”“老師,這邊有黃色的。”“老師,我可以帶回家跟媽媽分享嗎?”在采摘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摘枇杷活動結束后,中大班的孩子們與老師討論吃枇杷的方法、枇杷的功效。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拿起喜歡的畫筆,將自己眼中的枇杷描繪出來。
小班的寶貝們通過點數——數一數自己的枇杷個數、比一比誰的枇杷大、看一看枇杷的顏色、嘗一嘗枇杷等活動來加深對枇杷這種水果的認知。
快來看看孩子們的豐收成果吧!
自然環境與兒童的成長密不可分。幼兒園老師們合理利用學校環境并發揮應有的優勢,鼓勵幼兒親近自然,參與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活動。幼兒在大自然中盡情游戲,盡情探索,從中獲得真切的體驗。自然活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能讓幼兒獲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身份認同感,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圖文:汪章帆
初審:高潔
復審:周丹
終審:張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