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組: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數學教研組會
來源:小學 作者:王芬部 發布日期:2014-11-06 瀏覽次數:520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周三下午的一、二兩節課是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數學教研組例會時間,雖然今天天空飄著細雨,深秋的寒意卻沒能阻擋數學組20位同仁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滿腔熱情。
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研計劃,今天大家要進行組內交流——你所帶班級學生有哪些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你是如何培養學生這些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各位老師結合自己所帶年級和班級的不同情況,從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講到老師的課堂組織教學;從對學生作業的格式要求講到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和正確率;從課堂例題的講解分析方法到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從學生聽課的習慣培養講到課后補課的利弊、從一年級學生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講到了一年級孩子好習慣早養成的重要性……
衛敏老師是我們學校一名老教師,更是我們數學組的中流砥柱,教學能力過硬,教學成績遙遙領先于其他班級,大家都很期待能從她今天的發言中“偷師學藝”。她重點講到平時對學生作業習慣是如何一點一滴抓的,讓我們都十分感動。衛老師所帶的兩個畢業班是她從一年級帶上來的,她對學生的作業一直是要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面批面改,人人過關,不放過任何一個孩子任何一個小問題。同時她還一直堅持培養孩子的聽算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可以有效維持課堂紀律,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她的發言不僅向我們道出她所帶班級學生成績優異的原因所在,更是讓我們反思到自己與衛老師的教學作風和工作態度之間的差距。
羅老師是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他一反常規,在會上跟大家交流了不能在課后給學生補課的原因所在。他認為補課會造成“補來了成績、補壞了習慣”。對于一些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的學生,要重點改變其課堂聽課習慣,讓他學會和其他學生一樣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而不能指望到了課后讓老師給他“補缺補差”。當然對于一些的確學有所困的孩子另當別論。想想羅老師的這個觀點還真是很有道理,還真不能因為老師的好心而“慣壞”了一些孩子,否則真是好心辦壞事了。
張暢是一位有活力、有干勁、雷厲風行的麻辣教師。她首先和我們分享了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業速度和效率的心得。她認為只有讓孩子能體會到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的甜頭才可以有效促進他們完成作業。她在平時的作業布置后,會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能提前高效完成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余時間且會得到相應獎勵,這對學生來說是具有很大誘惑性的。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能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同時她也和大家交流了自己培養學生課堂“討論”習慣的親身經歷。在她帶上一屆學生時,因為沒有教會學生討論的方法,沒有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所以即使老師在想到讓孩子們討論的時候,也是效果一般,流于形式。她吸取了這一教訓,在帶這一屆學生時,從一年級開始就教孩子們討論的方法,給他們討論的機會,培養他們自由討論的習慣,久而久之,“討論”這一教學常用手段也就用得游刃有余了。難怪張老師能在經開區“尋找一節好課”教學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老教師們有內容講,年輕老師們也一點不遜色。夏祎老師提到課堂上不允許學生一邊看課本一邊聽課,否則很難讓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老師分析例題,也很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趙明老師在培養孩子作業檢查的習慣方面見解獨特,他很注重讓孩子用不同方法來檢查作業是否正確,這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作業的正確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楊宇老師和大家分享了對學生作業本要求的經驗,他不僅給學生發有課堂作業本,還給學生配了專門的草稿本,可想而知,他對學生的打草稿要求是多么到位。
從各位老師發言可以看出,數學組的各位老師在平時的教學方面還是動了一定的腦筋,想了很多好辦法的。“集眾家之長”、“人人獲益”是我安排這次組內交流活動的初衷,通過今天活動的結果來看,大大超出了我的設想。我相信,這樣的交流不僅僅可以讓數學組的20位老師獲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世外小學部的一千多名孩子終生受益。所以這樣氣氛熱烈、場面和諧的交流活動還是多多益善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人都應該成為學習者,人人都應該是我學習的對象,人人都應該要成為學習的對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周三下午的一、二兩節課是合肥世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數學教研組例會時間,雖然今天天空飄著細雨,深秋的寒意卻沒能阻擋數學組20位同仁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和滿腔熱情。
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研計劃,今天大家要進行組內交流——你所帶班級學生有哪些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你是如何培養學生這些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各位老師結合自己所帶年級和班級的不同情況,從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講到老師的課堂組織教學;從對學生作業的格式要求講到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和正確率;從課堂例題的講解分析方法到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從學生聽課的習慣培養講到課后補課的利弊、從一年級學生聽、說、讀、寫習慣的培養講到了一年級孩子好習慣早養成的重要性……
衛敏老師是我們學校一名老教師,更是我們數學組的中流砥柱,教學能力過硬,教學成績遙遙領先于其他班級,大家都很期待能從她今天的發言中“偷師學藝”。她重點講到平時對學生作業習慣是如何一點一滴抓的,讓我們都十分感動。衛老師所帶的兩個畢業班是她從一年級帶上來的,她對學生的作業一直是要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面批面改,人人過關,不放過任何一個孩子任何一個小問題。同時她還一直堅持培養孩子的聽算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可以有效維持課堂紀律,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她的發言不僅向我們道出她所帶班級學生成績優異的原因所在,更是讓我們反思到自己與衛老師的教學作風和工作態度之間的差距。
羅老師是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他一反常規,在會上跟大家交流了不能在課后給學生補課的原因所在。他認為補課會造成“補來了成績、補壞了習慣”。對于一些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的學生,要重點改變其課堂聽課習慣,讓他學會和其他學生一樣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而不能指望到了課后讓老師給他“補缺補差”。當然對于一些的確學有所困的孩子另當別論。想想羅老師的這個觀點還真是很有道理,還真不能因為老師的好心而“慣壞”了一些孩子,否則真是好心辦壞事了。
張暢是一位有活力、有干勁、雷厲風行的麻辣教師。她首先和我們分享了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業速度和效率的心得。她認為只有讓孩子能體會到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業的甜頭才可以有效促進他們完成作業。她在平時的作業布置后,會規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能提前高效完成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余時間且會得到相應獎勵,這對學生來說是具有很大誘惑性的。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能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同時她也和大家交流了自己培養學生課堂“討論”習慣的親身經歷。在她帶上一屆學生時,因為沒有教會學生討論的方法,沒有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所以即使老師在想到讓孩子們討論的時候,也是效果一般,流于形式。她吸取了這一教訓,在帶這一屆學生時,從一年級開始就教孩子們討論的方法,給他們討論的機會,培養他們自由討論的習慣,久而久之,“討論”這一教學常用手段也就用得游刃有余了。難怪張老師能在經開區“尋找一節好課”教學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老教師們有內容講,年輕老師們也一點不遜色。夏祎老師提到課堂上不允許學生一邊看課本一邊聽課,否則很難讓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老師分析例題,也很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趙明老師在培養孩子作業檢查的習慣方面見解獨特,他很注重讓孩子用不同方法來檢查作業是否正確,這不僅僅是提高了學生作業的正確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楊宇老師和大家分享了對學生作業本要求的經驗,他不僅給學生發有課堂作業本,還給學生配了專門的草稿本,可想而知,他對學生的打草稿要求是多么到位。
從各位老師發言可以看出,數學組的各位老師在平時的教學方面還是動了一定的腦筋,想了很多好辦法的。“集眾家之長”、“人人獲益”是我安排這次組內交流活動的初衷,通過今天活動的結果來看,大大超出了我的設想。我相信,這樣的交流不僅僅可以讓數學組的20位老師獲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世外小學部的一千多名孩子終生受益。所以這樣氣氛熱烈、場面和諧的交流活動還是多多益善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人都應該成為學習者,人人都應該是我學習的對象,人人都應該要成為學習的對象!
- 上一篇:小學綜合組:魅力音樂之聲
- 下一篇:小學數學組:公開課課堂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