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班 孫林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來源:小學部 作者:孫林義 發布日期:2016-09-19 瀏覽次數:4524
今年我已經升入小學四年級了,我們書本的第二課《但愿人長久》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文章,從這篇文章里我了解到了蘇軾創作《水調歌頭 中秋》的經過,并深深地愛上了這首詞。聽著王菲演唱的這首曲子,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時代: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蘇軾看到家家戶戶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而自己獨自一人在他鄉,此時他宦途失意,遭受貶官,心情郁悶,獨自一人在喝酒,喝的醉意朦朧之時,他回憶起了與自己一起長大的弟弟蘇轍。他們手足情深,小時候一起玩耍,一起讀書,整天形影不離。長大后他們各奔東西,如今已經分別七個年頭了!他開始心緒不寧,就舉杯大聲問明月:“月亮啊!你什么時候出現的?青天啊,不知天上天上月亮里的宮殿,今夜是哪一年?我真想駕著長風,回返天上,但又害怕在高高的瓊樓玉宇里,受不了那刺骨的風寒。還不如起身跟月下的影子翩翩起舞。啊!多美啊,你這天上又怎比的人間!”這時候夜已深了,月光透著窗子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弟弟啊,你在他鄉還好嗎……”蘇軾眼含熱淚,聲已哽咽。一陣清風吹來,蘇軾眼前一亮,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此時蘇軾心里寬慰了許多,他望了望明月說:“明月啊,請把我的思念捎給弟弟,讓他保重身體。”
我聽著聽著這動聽的樂曲,不禁哼唱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因政治處境的失意,長期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而是以一種樂觀豪邁的精神排除憂患,可見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以及他豁達的心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每逢佳節,那些遠在異鄉的游子就會吟誦這句詞,表達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是啊,明月千里寄相思。馬上又到中秋節了,我也想起了遠在四川貴州小山村的奶奶,我和爸爸來合肥已經兩年了,奶奶,你現在還好嗎?我在世外這個大家庭里,學習知識,快樂成長。等過年回家讓我親自為你輕唱這首《水調歌頭》吧,“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指導老師 董紅莉
今年我已經升入小學四年級了,我們書本的第二課《但愿人長久》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文章,從這篇文章里我了解到了蘇軾創作《水調歌頭 中秋》的經過,并深深地愛上了這首詞。聽著王菲演唱的這首曲子,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時代: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蘇軾看到家家戶戶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而自己獨自一人在他鄉,此時他宦途失意,遭受貶官,心情郁悶,獨自一人在喝酒,喝的醉意朦朧之時,他回憶起了與自己一起長大的弟弟蘇轍。他們手足情深,小時候一起玩耍,一起讀書,整天形影不離。長大后他們各奔東西,如今已經分別七個年頭了!他開始心緒不寧,就舉杯大聲問明月:“月亮啊!你什么時候出現的?青天啊,不知天上天上月亮里的宮殿,今夜是哪一年?我真想駕著長風,回返天上,但又害怕在高高的瓊樓玉宇里,受不了那刺骨的風寒。還不如起身跟月下的影子翩翩起舞。啊!多美啊,你這天上又怎比的人間!”這時候夜已深了,月光透著窗子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弟弟啊,你在他鄉還好嗎……”蘇軾眼含熱淚,聲已哽咽。一陣清風吹來,蘇軾眼前一亮,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此時蘇軾心里寬慰了許多,他望了望明月說:“明月啊,請把我的思念捎給弟弟,讓他保重身體。”
我聽著聽著這動聽的樂曲,不禁哼唱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因政治處境的失意,長期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而是以一種樂觀豪邁的精神排除憂患,可見他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以及他豁達的心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每逢佳節,那些遠在異鄉的游子就會吟誦這句詞,表達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是啊,明月千里寄相思。馬上又到中秋節了,我也想起了遠在四川貴州小山村的奶奶,我和爸爸來合肥已經兩年了,奶奶,你現在還好嗎?我在世外這個大家庭里,學習知識,快樂成長。等過年回家讓我親自為你輕唱這首《水調歌頭》吧,“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指導老師 董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