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引領,一路前行 ——“第十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有感
來源:小學部 作者:李慧 發布日期:2018-10-26 瀏覽次數:4844
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我校小學部數學老師在數學教研組組長的帶領下,利用周末時間參加了和美課堂的第十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這種充實不僅僅是時間上的緊湊,更是精神上的滿足。回想這兩天的經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國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的《年月日》,俞正強老師用他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將學生完全帶入到思考的世界,問題的世界。教學過程中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探究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并且和之前的時分秒進行了知識的整合,幫助學生豐富了知識的完整性,真真是用一支粉筆就書寫了魅力課堂。
劉偉男老師的《拾遺蘇州碼》讓我的眼前一亮,古老的數字符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課堂的尾聲,劉老師把“蘇州碼”與“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以及“古埃及數字”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學習后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激發民族自豪感。響亮的“位值制,中國造”回蕩在大廳內,訴說著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課堂中。
吳正憲老師的一節《解決問題》以3個生活實例為主,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自主探究出如何畫圖解決問題,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總數“、”份數“、”每份數“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吳老師對于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各種回答應對自如,既給了孩子充分的自主又使課堂的進程在掌控之中,真的做到了把課堂教給孩子。這種對課堂的把控能力由衷地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
如果要說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讓我由衷欽佩的還有華應龍老師的這一堂拓展課。在孩子們束手無策找不清數量之間的關系時,華老師不是幫大家理思路,找關系,而是把“祖傳秘方”——投石問路分享給大家,讓學生自己去一遍遍的“投石”,最終自己問出了“路”。華老師跟學生說他這節課沒教什么方法給大家,但其實我們都知道,華老師把最寶貴的不怕失敗的探索精神教給了大家。我相信這種精神會幫助孩子們在未來找不到方向時,不怕失敗,堅持探索,最終撥開迷霧,找到出路。
還有黃愛華老師的《什么是比》這節課帶領大家重新思考“比的定義是什么”,“學習比究竟有哪些作用”;羅鳴亮老師在《真分數與假分數》這節課中以“頭腦風暴”式的追問讓大家探索究竟“什么是假分數”和“假分數假在哪”;以及周衛東老師在《認識百分數》一課中“什么是百分數”的三連問,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反問自己一句真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了嗎?
總而言之,這兩天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的學習到很多,讓我明白,我在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我會把這些優秀前輩作為榜樣,追趕他們的腳步,一路走去。
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我校小學部數學老師在數學教研組組長的帶領下,利用周末時間參加了和美課堂的第十二屆全國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這種充實不僅僅是時間上的緊湊,更是精神上的滿足。回想這兩天的經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國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的《年月日》,俞正強老師用他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將學生完全帶入到思考的世界,問題的世界。教學過程中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探究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并且和之前的時分秒進行了知識的整合,幫助學生豐富了知識的完整性,真真是用一支粉筆就書寫了魅力課堂。
劉偉男老師的《拾遺蘇州碼》讓我的眼前一亮,古老的數字符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課堂的尾聲,劉老師把“蘇州碼”與“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以及“古埃及數字”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學習后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激發民族自豪感。響亮的“位值制,中國造”回蕩在大廳內,訴說著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進課堂中。
吳正憲老師的一節《解決問題》以3個生活實例為主,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自主探究出如何畫圖解決問題,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總數“、”份數“、”每份數“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吳老師對于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各種回答應對自如,既給了孩子充分的自主又使課堂的進程在掌控之中,真的做到了把課堂教給孩子。這種對課堂的把控能力由衷地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
如果要說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讓我由衷欽佩的還有華應龍老師的這一堂拓展課。在孩子們束手無策找不清數量之間的關系時,華老師不是幫大家理思路,找關系,而是把“祖傳秘方”——投石問路分享給大家,讓學生自己去一遍遍的“投石”,最終自己問出了“路”。華老師跟學生說他這節課沒教什么方法給大家,但其實我們都知道,華老師把最寶貴的不怕失敗的探索精神教給了大家。我相信這種精神會幫助孩子們在未來找不到方向時,不怕失敗,堅持探索,最終撥開迷霧,找到出路。
還有黃愛華老師的《什么是比》這節課帶領大家重新思考“比的定義是什么”,“學習比究竟有哪些作用”;羅鳴亮老師在《真分數與假分數》這節課中以“頭腦風暴”式的追問讓大家探索究竟“什么是假分數”和“假分數假在哪”;以及周衛東老師在《認識百分數》一課中“什么是百分數”的三連問,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反問自己一句真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了嗎?
總而言之,這兩天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的學習到很多,讓我明白,我在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這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我會把這些優秀前輩作為榜樣,追趕他們的腳步,一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