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召開畢業班教學調研反饋會議
來源:初中部 作者:趙宇明 發布日期:2014-03-06 瀏覽次數:6029
零距離把脈 為課堂提質增效
新學期伊始,合肥世外初中畢業班課堂教學調研反饋會議在校信息中心三樓報告廳召開。本次大會由我校教學督導室張發東主任主講,初中部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反饋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讓課堂增效,讓生命增值”。“讓生命增值”是目的,是針對學生來講的;而“讓課堂增效”則是手段,是對教師的要求。培養樂學、創新的學生是我們教育者的理想,要想實現上述理想,必須貫徹教師第一的思想,即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初中部未來工作的重點。張主任強調,只有針對初中部的特點,開展具有世外初中部特色的教研活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及時優化教學手段,認真學習先進經驗,才能在教學改革中深入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對于教師個體來說,教研活動是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源頭活水,是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張主任表示,一個學部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學部的教研活動是否廣泛、深入、富有成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與社會上的其他活動不同,教研活動重在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研討教育教學中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棘手問題”……旨在切磋教藝,反思教學,解除疑惑,交流教育教學的經驗等。教學改革若不以與之相適應的教研活動為基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學習就不會有生命力。要想扎扎實實地施優質教研,推進初中課堂教學改革,必須要不斷創新教研活動模式,優化教研工作策略,使其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研究、引領和服務”的作用,探求新形勢下初中課堂改革的規律。為此,一要加強集體備課、磨課研討。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在這一環節,既強調集體智慧,更鼓勵個人發揮獨特見解,把備課的過程變為挖掘教材和研究學生的過程。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尋找興趣點,關注預設和生成,力求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實施磨課研討。通過充分研討,達到全員參與、優勢互補、成果共享、促進反思的目的。 二要通過反思促進提高。教師們對自己的教學、教研活動的感悟進行梳理總結,必要時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全程錄像,引導教師通過學生反饋及錄像回放,研究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問題所在。 三是鼓勵典型優先發展,發揮優秀教師的帶動作用。培優過程突出“三力”:著力發現、致力培植、全力推廣,從而能有力地推動學部的教學改革。以此帶動全體老師求索課改破冰鑰匙,探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規律。
初中部根據張主任的反饋和指導,在接下來的一周便展開行動,各教研組重新設計了集體備課的活動。從周一到到周五,利用每天下午半天的時間在教研室進行集體備課,各組實行主講、主評制,讓講的老師能充分展現個人教學思維,主評的老師能認真研讀主講老師的設計,其他老師則結合自己的實際發表觀點。張法東主任也全程對各教研組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和點評。同時,各組還積極進行“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高效,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師優化自己的課堂結構。
新學期開學至今二十天,初中部在張主任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擺正了教研與教學的關系;立足實際,打造、優化具有世外初中部特色的教研隊伍;創新教研活動方式,探索新形勢下課堂改革規律。同時,大家將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努力建設一支忠于事業、理念先進、學業精道、治學嚴謹、區域影響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學部將著力抓好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體驗成功的快樂。
零距離把脈 為課堂提質增效
新學期伊始,合肥世外初中畢業班課堂教學調研反饋會議在校信息中心三樓報告廳召開。本次大會由我校教學督導室張發東主任主講,初中部全體教師參加了本次反饋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讓課堂增效,讓生命增值”。“讓生命增值”是目的,是針對學生來講的;而“讓課堂增效”則是手段,是對教師的要求。培養樂學、創新的學生是我們教育者的理想,要想實現上述理想,必須貫徹教師第一的思想,即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初中部未來工作的重點。張主任強調,只有針對初中部的特點,開展具有世外初中部特色的教研活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及時優化教學手段,認真學習先進經驗,才能在教學改革中深入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對于教師個體來說,教研活動是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源頭活水,是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張主任表示,一個學部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學部的教研活動是否廣泛、深入、富有成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與社會上的其他活動不同,教研活動重在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研討教育教學中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棘手問題”……旨在切磋教藝,反思教學,解除疑惑,交流教育教學的經驗等。教學改革若不以與之相適應的教研活動為基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學習就不會有生命力。要想扎扎實實地施優質教研,推進初中課堂教學改革,必須要不斷創新教研活動模式,優化教研工作策略,使其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研究、引領和服務”的作用,探求新形勢下初中課堂改革的規律。為此,一要加強集體備課、磨課研討。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在這一環節,既強調集體智慧,更鼓勵個人發揮獨特見解,把備課的過程變為挖掘教材和研究學生的過程。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尋找興趣點,關注預設和生成,力求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實施磨課研討。通過充分研討,達到全員參與、優勢互補、成果共享、促進反思的目的。 二要通過反思促進提高。教師們對自己的教學、教研活動的感悟進行梳理總結,必要時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全程錄像,引導教師通過學生反饋及錄像回放,研究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問題所在。 三是鼓勵典型優先發展,發揮優秀教師的帶動作用。培優過程突出“三力”:著力發現、致力培植、全力推廣,從而能有力地推動學部的教學改革。以此帶動全體老師求索課改破冰鑰匙,探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規律。
初中部根據張主任的反饋和指導,在接下來的一周便展開行動,各教研組重新設計了集體備課的活動。從周一到到周五,利用每天下午半天的時間在教研室進行集體備課,各組實行主講、主評制,讓講的老師能充分展現個人教學思維,主評的老師能認真研讀主講老師的設計,其他老師則結合自己的實際發表觀點。張法東主任也全程對各教研組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和點評。同時,各組還積極進行“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高效,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師優化自己的課堂結構。
新學期開學至今二十天,初中部在張主任的指導下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擺正了教研與教學的關系;立足實際,打造、優化具有世外初中部特色的教研隊伍;創新教研活動方式,探索新形勢下課堂改革規律。同時,大家將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努力建設一支忠于事業、理念先進、學業精道、治學嚴謹、區域影響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學部將著力抓好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體驗成功的快樂。
- 上一篇:2014年初中部特色班級介紹
- 下一篇:初中部舉辦迎“三八”婦女節主題征文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