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效課堂展示月”學習心得體會
來源:國際小學 作者:王娟 發布日期:2018-12-19 瀏覽次數:4467
首先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教壇新星參與到本次世外舉行的首屆“高效課堂展示月”活動中,此次活動在國際小學部各位領導、同事的幫助和影響下,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之前對于高效課堂的理解是概念化的,但是通過多次的聽評課,通過對前輩的學習和各位同僚的批評指正以及鼓勵建議,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具象了起來。我認為高效課堂是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轉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轉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轉成“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下面我想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一些理解:
1,重視課前準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確定了目標才能設計出好的高效的教學過程。所以在確定好課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新教師往往不能很準確的確定教學目標,故在此也非常感謝王雪老師,胡琬群老師給我的建議和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善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本次我的公開課《觀察物體》為例,教材設置的例題難度適中,但導入部分較為死板,于是我打亂教材順序,并加入新的有趣的導入,將習題串聯成系統,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1)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資料,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用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更應創設有趣的情景,所以本次公開課,我在習題部分創設了“冬游大闖關”環節,將習題融入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吸引學生注意力。(2)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潛力的提高。這點我做的不是很好,需要繼續學習。(3)合理劃分學生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次公開課我將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由學習程度好的的擔任組長,每組都有一個程度稍若的學生,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簡單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共同解決,課堂靈活安排小組的活動。加強小組管理。為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至關重要的是對小組加強管理。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對操作程序說明,并對學生進行群眾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時給予小組長必須的權力和職責,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內外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隨時指導小組長的工作,培養小組長的管理潛力,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的進行。教師有效幫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帶給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忙。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過程,并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好的加以表揚或獎勵。及時性激勵與評價。為了充分調動組員的用心性,培養小組的團結協作意識,發揮小組的群體作用,小組評價采取加分制,小組間相互競爭,共同提高。
首先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教壇新星參與到本次世外舉行的首屆“高效課堂展示月”活動中,此次活動在國際小學部各位領導、同事的幫助和影響下,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之前對于高效課堂的理解是概念化的,但是通過多次的聽評課,通過對前輩的學習和各位同僚的批評指正以及鼓勵建議,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具象了起來。我認為高效課堂是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轉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轉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轉成“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下面我想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一些理解:
1,重視課前準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確定了目標才能設計出好的高效的教學過程。所以在確定好課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新教師往往不能很準確的確定教學目標,故在此也非常感謝王雪老師,胡琬群老師給我的建議和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善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本次我的公開課《觀察物體》為例,教材設置的例題難度適中,但導入部分較為死板,于是我打亂教材順序,并加入新的有趣的導入,將習題串聯成系統,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1)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資料,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用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更應創設有趣的情景,所以本次公開課,我在習題部分創設了“冬游大闖關”環節,將習題融入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吸引學生注意力。(2)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潛力的提高。這點我做的不是很好,需要繼續學習。(3)合理劃分學生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本次公開課我將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由學習程度好的的擔任組長,每組都有一個程度稍若的學生,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簡單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共同解決,課堂靈活安排小組的活動。加強小組管理。為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至關重要的是對小組加強管理。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對操作程序說明,并對學生進行群眾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時給予小組長必須的權力和職責,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內外開展學習活動,教師隨時指導小組長的工作,培養小組長的管理潛力,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的進行。教師有效幫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帶給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忙。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過程,并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評價和總結,好的加以表揚或獎勵。及時性激勵與評價。為了充分調動組員的用心性,培養小組的團結協作意識,發揮小組的群體作用,小組評價采取加分制,小組間相互競爭,共同提高。